首页 > 沂蒙人 > 人物访谈

寻找支前特等功臣黄钧昌(上)

admin 人物访谈 2024-09-03 16:54: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寻找支前特等功臣黄钧昌(上)

李瑞雪

 

          几天前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故道黄河”头条号上发的一篇微头条,文章介绍他查到一份档案,他说沂蒙山区支前的队伍里家庭成份“富农”的也有到前线支前的,他很愕然。

《今日头条》上“故道黄河”文章中查找的档案

         我公公退休前供职于临沂大学,他对沂蒙红色历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受他的影响,我对红色历史也有了兴趣。我把网上看到的这则消息在微信上和他交流,他说当时沂蒙山区支援前线是全民动员,不遗余力全力支前,提出的口号是“破家支前”,在沂蒙支前队伍里有富农,在他的记忆里好像也有地主,但遗憾的是,时间长了他忘记了是哪个县区的,具体人名也记不起来了,公公说他过几天可以查查历史资料。

        没有想到我捷足先登了,有一天我翻查资料时忽然发现了一位支前模范,当年还立了特等功,他的名字叫黄钧昌,他的成份好像是地主,但资料上说是扈山区民兵连副连长,“扈山区”是哪里,我查了临沂和周边的地图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另外资料介绍笼统,不知道黄钧昌具体事迹以及他后人的情况。我告诉了公公,公公说扈山区是沂水县在战争年代时成立的一个区,只是存续时间很短,很少有人知道罢了,支前的能够立“特等功”,在他掌握的史料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想查具体史实,他让我去省档案馆或者省图书馆查找当年的报纸,沂水属于鲁中区,应该查找《鲁中大众》,我说资料上提到当年的《鲁中大众》和《前卫报》对黄钧昌有过报道,公公说那就兵分两路,济南那边让我来负责,临沂那边他可以亲自到沂水县查找“特等功”英雄的具体事迹和他家人的情况。

       我先打通省档案馆的电话,但出师不利,他们那里没有这两份报纸,在我焦急的时候,我爱人说他通过朋友关系可以问问省图书馆有没有这方面的历史资料。

       也许是被“特等功”吊起了胃口,公公启程去了沂水,他先找到沂水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戴遵义,之所以找他,因为戴主任这几年几乎把沂水的红色人物事迹都做成了党员教育电视片,他对沂水党史人物烂熟于心,但面对黄钧昌的名字,他说了一句让我公公极为失望的话:沂水党史部门出版的《沂水革命地方史》我看了不下十遍,书上没有记述这个人。他提供了一个线索,可以到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陵园里建了“沂水革命史”展馆,支前部分如果没有,就只能遗憾了。

 《沂水县革命史展馆》位于跋山的烈士陵园内

       《沂水革命史展馆》作为沂水传承红色记忆、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对那段烽火连天岁月的深情回望。展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个展陈空间是沂水县风云激荡的革命史,这里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以及多媒体技术,详尽展示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沂水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第二个展陈空间是沂水人民支援前线的专题展示。这一部分着重强调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特别是以沂蒙山区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地区,像沂蒙红嫂这样的普通妇女们对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支持,但遗憾没有黄钧昌的事迹。

支前馆里没有黄钧昌的名字

         临沂那边不顺,我爱人这边虽然有一线曙光,也让我悬着的心放不下来,省图书馆说尽管有这两份报纸,因为属于善本,纸张脆的厉害,在不知道报纸出版的的具体日期的情况下,查找的难度很大……

         此时公公那边传来好消息,他联系到刚退休不久的沂水县党史研究中心谭庆温主任,据谭主任介绍,他们很早编纂过一本名叫《沂水英烈昭千秋》的书籍,虽然发行量不大,但上面有黄钧昌的部分事迹和照片。

 谭主任赠送我公公的书籍——《沂水英烈昭千秋》

《沂水英烈昭千秋》里记述黄钧昌事迹

       谭主任把他仅存的这本书送给了我公公,我公公看后说,书上记述过于简单,简单到没有黄钧昌的出生年月和家庭住址,谭主任回忆说,黄钧昌晚年的时候他去拜访过他,“扈山区”现在是许家湖镇了,黄钧昌的老家是许家湖镇西梅沟村。

       我公公按照谭主任的讲述,去黄钧昌老家实地寻访。

       戴主任也加入到了寻访的行列,他对沂水的地名非常熟悉,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就赶赴到了黄钧昌的老家——西梅沟村。

西梅沟村村碑

        村书记黄传志热情接待公公一行,黄书记说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虽然多山多崮,但西梅沟村是难得的平原,这里是沂水县的粮仓,战争年代这里支援前线大量的粮食,担架队也很有名,黄钧昌当时是村里的民兵连副连长,家庭出身的确是地主。

        公公很有感慨,黄钧昌支援前线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地主搞的是统一战线外,从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就是很好的说明,而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山东根据地响应党中央号召,在1946年6月初,华东局召开了高干会议,陈毅传达《五四指示》精神,他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强调,要坚决贯彻党的土地政策,把地主阶级特别是大地主、大恶霸、大汉奸的土地拿出来,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黄传志书记说,在这个时候黄钧昌报名去支前,在还没有分地主土地的时候,一般地主家还比较富裕,他们可以出点钱不用“出夫”的,但黄钧昌还是带领我们村民兵一起去了前线。

       公公说黄钧昌难道真的有那么大的格局,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解放事业之中?不会那么简单,他想采访到他的家人。

村书记黄传志带着去找黄钧昌儿子家

        黄钧昌有三个儿子,黄书记说黄钧昌晚年是在三儿子家度过的,三儿子对于他父亲的事迹虽然知道的不多,但公公通过他儿子碎片性的讲述,把那个已经渐渐被岁月尘封的英雄,还是慢慢勾勒出来他人生的模样。

黄钧昌三子黄家庆,对父亲深情回忆

        黄家庆说,他家老父亲出生在1922年,今年要是健在的话也103岁了,他父亲兄弟俩,但他们黄家叔伯兄弟可是人丁兴旺,按照叔伯兄弟排行她父亲是老九,人称“九少爷”。

        他们黄家总共4顷地,他家不到十亩地,在地广人稀的西梅沟,这点地真不算多,黄家庆说由于爷爷体弱多病,父亲年龄不大,就不得不雇人干活,雇工就有了剥削,这也就是他家被划为地主的缘故。

        也就因为生活不是多么富裕,黄钧昌对老百姓有同情心理,除了平时接济一些穷人外,他里里外外都亲历亲为,所以他不仅脑子灵活还是一个多面手,这也为他以后在战场上救护伤员贴心服务和足智多谋打下基础。

        其实在抗日战争后期,表现积极的黄钧昌就参加了民兵连,解放战争一开始,黄钧昌就当上了民兵连副连长,鲁南战役还没有打响,村里民兵响应区里号召,就集中起来到夏蔚集结培训,在集训期间,黄钧昌全然不顾自己因犯着胃病多日而极度虚弱的身体,苦练救护本领,在集训考核时,他获得第一的好成绩,扈山区担架队队长的职务也就自热而然的落到他的肩上,黄家庆说,他父亲生前多次向他讲述着一件事,那就是临出发前,扈山区领导告诉他的一句话:把带出去的兄弟爷们全活的带回来,把战场上救护的伤员全活的送到指定的医院,黄家庆说,两个“全活”的,就是零死亡,在子弹不长眼的战场,谁能做到?

       下期继续为您讲述支前特等功荣获者黄钧昌的事迹。


资料链接:

黄钧昌
原扈山区民兵连副连长

    黄钧昌,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大举进攻解放区。为此,鲁中区人民武装部发出训令,要求各级民兵按战时体制编制,抓紧进行训练。9月,沂中县人武部开始编练民兵。扈山区抽调各村民兵组成民兵连,西梅沟村黄钧昌任副连长。民兵连组建完毕后开至夏蔚集训,主要学习行军、射击、利用地形地物等作战基本常识和技能,同时学习如何救护伤员和转运伤员。

人物经历

       两个月的集训结束,适值鲁中我军开始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民兵连奉调支援鲁中部队在胶济路沿线作战。此阶段作战结束,民兵连在青州一带休整。12月初,敌徐州绥靖公署集结25个半旅兵力,分路向苏北、鲁南解放区进攻。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迎击进犯之敌。鲁中主力四师、炮团及九师一部赶到鲁南。1947年1月2日,我军在枣庄、峄县一带发起了聚歼国民党军整编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的战役。战至4日,敌少部逃入峄县城顽抗。鲁中部队担当了主攻峄县城的任务,黄钧昌所在的民兵连担起了为鲁中部队火线抢救伤员的任务。峄县是敌人最后挣扎的一重要据点,攻取峄县的战斗异常激烈。部队打到哪里,黄钧昌就带百余民兵跟到哪里。部队攻城墙,民兵就在城壕边,只要有人负伤,黄钧昌总带头跳出掩体,冒着呼啸的子弹把伤员抢下来,运下去。既要抢救伤员及时,又要尽量保证民兵的安全。黄钧昌精明干练,又有文化,把集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非常好地运用到火线抢救中去。当敌人的枪弹、炮弹打到民兵所在的附近地区时,他能迅速及时地带领民兵转移地点;当我军冲上去压住敌人的火力时,他又马上带队跟进,因为他知道往往这时负伤的多。攻城战斗最激烈的I月10日夜,他一人连续从火线上背下七位伤员,全连民兵个个争先,把部队的伤员全部抢运出去。11 日,峄县城被攻下,敌整编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被活捉,消灭敌8000余人。扈山区民兵连集合查点人数,竟无一人伤亡。

个人战绩

       鲁南战役后总结评功,黄钧昌被评为特等功臣,奖大枪一支、军衣一套。经连指导员黄献勋介绍,黄钧昌被民兵连党支部接纳为中共预备党员。《鲁中大众》、《前卫报》前线采访了黄均昌,报道了他火线上勇救伤员的事迹,前线立功的喜报很快传到家乡,沂中县委、县政府为表彰黄均昌,特制了宽l米多、高50多厘米的光荣匾送到黄家。等黄均昌复员回到家时,光荣匾已高悬于大门上方。当时正值土改复查,黄钧昌是地主出身,理应将房屋、浮财拿出分给贫雇农,鉴于他支前的贡献,沂中县委、县政府指示扈山区委、区公所和西梅沟村党支部,不准动黄家的财产。

      1947年8月,黄钧昌又参加为期一年的担架队,随华野八纵进军鲁西南,转战苏皖豫,直到次年初秋方复员回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r/renwufangtan/2024-09-03/88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